自我管理是一门课,它分很多内容,其中包含:EQ-沟通-时间管理-目标管理等
如果从个人角度想将“EQ”、“沟通”做好,有一个方向,就是去研究NLP或教练,这属于从向内看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;当然如果你是管理者,则还有另外一个方向,即机制和标准的问题,这是从外在看。
至于,“时间管理”和“目标管理”,这时候,我非常欣慰我曾经卖过保险、教过卖保险的、管过卖保险的,因为从后来对比外资银行,精英模式的保险公司这一套要领先甚多,体现在理念上、制度上、工具上等等,现在不少的银行在转型转型,不过都在步人后尘。但这些方面的东西精神和原则都类似,不管GE、保险还是银行,本质是一样的,需要区分的只是行业文化。
无论哪个行业,如果想让人员做好“时间管理”“目标管理”,总是离不开一套系统,再缩小一点,到个人,就离不开一套手册。
在经历了“用”-“教”-“管”,之后,对于手册这种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工具,我已经不再注重形式,而是融汇在一个本子里,我自己的本子
去年在辅导搜门网的时候,曾带大家每个月月末一天,一起花一个早会的时间,来做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计划,设定目标,自我评估和检视上一个月。这些,都放在一个本子上。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在做,但是民企的老板们花再多的钱去听聚成、影响力那类的课,也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具体的改进工作,这是我一直的看法。
就这样一个本子,作用非常之大,从某个角度来说,也是一个人的成长史,也是回顾和总结的素材。如果一个人、一个团队有了自己的历史,如果主动计划、记录和反思这样的习惯养成,对于管理者来说,将是意义非常之大的事情。
2012年7月的例行计划,在5月开始之前,为了当时的项目,就已经把日期分布画了出来,但是月度目标还没设定。今天在设定这个目标的时候,我拿出去年的7月计划,看一看。再拿出前年在渣打的时候,7月的记录看一看。
感觉,很好,时间没有浪费!
不过如果一看楼市,也会立刻感觉,纵使如何努力地工作和活着,但这条路都不是最佳,因为你辛辛苦苦努力一年,人家一句话,楼市上涨,人民的努力就立刻灰飞烟散,还是炒房好啊,哈哈。
所以,任何的自我管理,属于积极向上的部分,但是,如果处在一个外在管理动荡不堪的环境中,规则变化无常、管理者言而无信,难免会激发员工的负能量,
如此怎么办?
这才是作为管理者该去思考的地方,即你要求员工积极向上,没问题,你自身需要做到怎样?
评论